轉自公眾號:檢驗醫學
整理 | 付兆強、張炳堯
審核 | 秦尤文
單位 | 高博醫學(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閘新醫院
前 言
M(形態學)、I(免疫學)、C(遺傳學)、M(分子生物學)、P(病理學)是血液病檢驗的“法寶”,MICM-P整合診斷已經成為血液病診斷、預后分層、療效監測的必要手段。在實際工作中,并非所有臨床醫生都認可整合診斷的重要性,比較常見的漏檢項是遺傳和病理,特別是病理活檢。下面這個病例有力說明完整的MICM-P檢驗對血液病診斷的重要性。
案例經過
男性,37歲,出生于江蘇省,2021年7月5日因“發熱、伴血小板減少”入住當地醫院診治,由于骨髓干抽,只進行了骨髓涂片細胞形態學檢查,報告如下:
7月11日患者轉入上海某三甲醫院,進一步完善骨髓相關檢查,涂片形態學及流式檢查報告分別如下:
7月13日PET/CT檢查結果如下:
為進一步診治,患者于2021年7月29日轉入本院,7月30日血常規結果及散點圖如下:
外周血涂片分類可見6%不典型淋巴細胞(淋巴瘤細胞待排),建議完善外周血流式或骨髓MICM等相關檢查,涂片如下:
7月30日胸部CT、腹部及淺表器官超聲:提示縱隔及雙側鎖骨上窩、雙側腋窩見腫大淋巴結,肝體積增大,報告分別如下:
8月2日我院臨床醫生對他再次進行了骨髓MICM-P檢查,骨髓涂片如下:
各類檢查報告分別如下:
骨髓涂片:提示淋巴瘤細胞侵犯待排,部分稀釋不排除
免疫分型:提示不排除T-NHL可能
分子檢測:TCR重排陽性;T/NK淋巴瘤基因突變檢測發現DNMT3A和TP53突變
遺傳檢測了BCL-2、BCL-6、TP53、MYC、MYC-IGH五種淋巴瘤常見基因,發現IGH重排和MYC分離
骨髓活檢HE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分別如下:
↑HE 40×
↑CD2 20×
↑CD3 20×
↑CD8 20×
骨髓活檢考慮侵襲性T細胞淋巴瘤累及骨髓
我院臨床醫生整合患者的骨髓MICM-P結果、結合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表現,明確診斷為T淋巴細胞淋巴瘤(T-NHL)。
案例分析
此案例的3次形態學檢驗均提示存在異常淋巴細胞,但是首次外院的流式僅報告存在一群“疑似克隆性增殖T細胞”,疑似的細胞群不能判為異常細胞,外院僅憑形態和流式的疑似結果,未能給患者作出明確診斷。
轉入我院后,對患者進行MICM-P完整檢查,骨髓涂片可見5.0%的不典型淋巴細胞(提示淋巴瘤細胞侵犯待排,部分稀釋不排除);流式查見一群免疫表型異常的T淋巴細胞,該群細胞的免疫表型完全不同于外院報告的“疑似克隆性增殖T細胞”,應該是兩群不同的T淋巴細胞,流式率先給出診斷性意見:“提示T-NHL”;
遺傳學檢查發現IGH重排和MYC分離(淋巴瘤中常見異常);分子檢出TCR重排,進一步證實該群異常細胞呈克隆性增殖,分子同時檢測到DNMT3A和TP53突變,TP53突變是腫瘤細胞的常見突變,預后不良。
絕大多數情況下,骨髓涂片的異常細胞比例會高于流式和遺傳,因為后兩者樣本容易受骨髓稀釋或樣本處理的影響,但本案例反而是骨髓涂片因稀釋(導致有核細胞增生減低),異常細胞胞體偏大多分布于片尾及邊緣區域、分布不均(導致異常細胞僅占5.0%/分類200個有核細胞),流式和遺傳異常細胞比例均在12%左右。
血液病對于異常細胞比例的確認首推骨髓形態學(建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印片及活檢四片聯檢),幸好該患者同時送了骨髓活檢,活檢示骨髓增生極度活躍,異常T細胞比例至少50%,活檢還發現該患者存在輕度骨纖,或許可以解釋骨穿稀釋的原因。病理幫助明確了患者T-NHL的診斷,患者及時開始了CHOPE方案化療。
心得體會
對于檢查,很多患者的第一感覺是“我在**醫院剛做過,為什么還要做?,醫院就是想多收費!”“你們的結果和上次的結果不一樣,肯定有一家醫院是錯的!”……此案例警示我們,血液系統惡性疾病進展很快,變化多端,隨著疾病進展,各類檢驗結果可能會發生改變,結果不同并不說明檢驗錯誤。
長期以來,淋巴瘤的分類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狀態,臨床治療方面的進步也對淋巴瘤分類提出更多、更高的期望。近年來細胞遺傳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迅猛,不斷地提高了人們對淋巴瘤的認知,并逐步完善其分類。
檢驗人員有更多的新抗體可用于免疫組織化學和流式細胞分析,眾多商業化探針的面世,使熒光原位雜交(FISH)在石蠟包埋組織檢測各種遺傳學異常成為常規技術。高通量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如SNP-array,NGS等)對于淋巴瘤的精細分類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病理診斷是淋巴瘤診斷的“金標準”,但淋巴瘤的診斷還需要結合臨床病史、MICM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明確了當前的疾病狀態,準確地評估預后,才能精準地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李小秋.淋巴瘤病理研究新進展.中國癌癥雜志.2014,24(10):721-726
[2]孟斌,付凱.淋巴瘤病理診斷新進展.中國腫瘤臨床.2016,43(14):613-619
[3]李文生.淋巴瘤病理診斷中的多維思考.醫學與哲學.2019,40(14):16-20
[4]盧興國,葉向軍,徐根波,等.骨髓細胞與組織病理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年5月第1版
END
上一篇: 淋巴瘤 or 實體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