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移植500例特輯
39歲的張先生確診急性髓系白血病已有12年之久,期間歷經三次復發、十多次化療及放療,張先生飽受病痛之苦卻從未放棄尋求治愈的希望。2023年6月,原發病再次復發的張先生輾轉來到高博上海閘新醫院,我院醫療團隊為其制定全新的化療方案,使其原發病達到完全緩解(CR3)。為了達到長期緩解、并減少復發的可能,張先生于今年10月在高博上海閘新醫院移植病區進行了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突破重重難關、成功出倉,并成為高博醫學(血液?。┥虾Q芯恐行模ㄉ虾il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第500例移植順利出倉的患者。
在張先生出倉之際,我們為他舉辦了簡單的儀式,慶祝他重獲新生。張先生感慨地說:“太久了!發現白血病已有12年,這是第三次復發,來閘新醫院之前我以為已經徹底沒有希望了,是你們給了我希望!”回憶起在移植倉中的時光,張先生表示:“特別感謝我的移植醫生劉慧霞主任和護理團隊,她們時時關心我、撫慰我,在我最無助、最想放棄的時候給了我力量。”
500,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從2020年收治的第一例移植患者到今天的500例,來自全國各地500位患者在這里重獲新生,500個家庭在這里收獲希望、重展笑容。
移植后1年,
26歲的小澤回歸朝九晚六的日常工作;
51歲的肖先生喝茶、看山、自駕游;
移植后2年,
60歲的儲先生享受著“回歸田園、寄情山水”的退休時光;
22歲的樂樂繼續追尋著音樂夢想;
移植后3年,
71歲的任伯伯與老友相聚、笑談人生;
39歲的余女士開啟了第二次精彩人生;
…
移植后的他們得到了第二次生命,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或是回歸工作、或是游歷山河、或是結婚生子、或是享受著天倫之樂…
三年多,500例移植
2019年底,王椿教授選擇高博醫學(血液?。┥虾Q芯恐行模ㄉ虾il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作為退休后的新起點,在這里,他帶領三甲醫院醫護技團隊主持醫療與臨床工作,以血液科為特色???,以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腫瘤為主攻方向,作為上海公立醫院的有益補充,共同為血液病患者構筑治療防線。
在王椿教授的帶領下、醫護技團隊共同的努力下,高博上海閘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兩家院區共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500余例,突破了全新的高度、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醫院的整體實力和聲譽不斷提升,從“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登記”排名的數據來看,從2020年排名58位,到2022年提升至26名,僅造血干細胞移植工作在過去兩年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通過移植完成治療的患者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原發性骨髓纖維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卵黃囊瘤。除了治療的病種非常全面,年齡大的患者在這里也得到了有效治療,這些移植患者中50-59歲的患者比例在30%,大于等于60歲的老年患者比例有近20%,其中年齡最大的移植患者突破74歲。
作為上海瑞金血液病醫聯體成員,我中心專門建立了轉診患者移植后管理病房,攜手醫聯體成員單位合作開展臨床研究,開啟長三角跨省合作,更好地為血液腫瘤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前來就診的血液病患者家庭遍布全國幾乎所有省份。
攻堅克難、勇探禁區
早在加入高博醫療集團之前,耕耘血液科領域三十余載的王椿教授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白血病,特別是在老年人移植、血液病抗感染等專業領域具備豐富的經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獲得國內外學術界高度認可與贊譽。王椿教授從不畏懼挑戰,他認為:醫生只有不給自己設限、不斷挑戰疑難才能突破禁區、推動醫學的發展與進步。
三年來,突破與創新從未止步。
挑戰未緩解移植
在原發病未緩解的情況下采用造血干細胞移植作為拯救性治療,比如難治性白血病,通常要等患者完全緩解后才能做移植,但有一部分患者始終緩解不了,如果再不做移植,患者只能等待死亡,怎么辦?王椿教授的辦法是強做移植?!拔覀冊诓痪徑獾幕颊邚娮鲆浦卜矫孀隽颂剿?,現在成功率可以達到50%”。
突破年齡禁區
高齡患者一直是國內各骨髓移植中心的禁區,患者最大年齡多數只做到55歲。早在2017年,王椿教授團隊在全國率先為一位67歲患者做了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打破了“年齡禁區”。2020年12月,高博上海閘新醫院成功為71歲血管免疫母T細胞淋巴瘤患者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2022年9月,74歲高齡漿細胞白血病自體干細胞移植的成功標志著王椿教授團隊再次突破造血干細胞移植“年齡禁區”,為老年血液病患者創造了治愈的可能。
王椿教授表示:“國內大部分中心移植年齡在60歲以下,但在我們中心,60歲以上的移植病例占到近20%,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突破難治性血液腫瘤移植治療
王椿教授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骨髓纖維化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團隊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相應的改良預處理方案,移植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顯提高,骨髓纖維化治愈率可達60%,而此前即使采用低強度預處理方案,患者5年生存率也僅為45%。
針對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移植患者,團隊采用了含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的改良預處理方案,使患者的2年總生存率達到近70%,而國內平均水平僅30%~40%,國外同期報道的水平為41%。近期,團隊于國內核心期刊《中華血液學雜志》發表“TBI+rATG為基礎的聯合預處理方案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化療耐藥進展期外周T細胞淋巴瘤11例”。
供者特異性HLA抗體(DSA)被認為是供者細胞成功植入的一個重要障礙,與移植排斥、植入失敗密切相關,常常被列為移植禁忌。團隊以創新的強化免疫清除預處理方案,為DSA強陽患者實現移植后干細胞順利植入、恢復造血重建。近期,該項研究成果“增加強度預處理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10例HLA供者特異性抗體(DSA)強陽性血液病患者臨床觀察”發表于《中華血液學雜志》。
此外,王椿教授團隊對移植后復發進行了重點攻關。團隊在國內最早建立了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嵌合狀態監測技術,就是在患者做完移植手術以后,用科學的手段監測植入細胞的百分比,確保在復發之前,通過觀察細胞數量百分比來及時采取干預手段,進行藥物調整,從而有效降低移植后的復發率。這一技術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個關鍵技術的應用,使王椿教授團隊的移植成功率達到了60%。
立足學術、聚焦創新
高博醫學(血液?。┥虾Q芯恐行模ㄉ虾il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自成立以來,與上海及全國的血液領域專家進行密切、廣泛的學術交流。定期舉辦“上海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高峰論壇”、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培訓班,并搭建“云端互聯·共探疑難”疑難病例討論云交流平臺,累計1500余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血液科醫生進行學習和交流活動,就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問題進行熱烈的學術探討。
王椿教授介紹:“為了讓周邊醫院了解高博醫學的實力與優勢,近年來,我們通過專業培訓與學術交流,積極助力國內基層醫療機構的規范化診療水平及醫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同時,我們傾囊相授血液領域關鍵技術診療規范化體系的搭建和落地,助力周邊基層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p>
除了規范化臨床診斷和治療外,我中心始終致力于探索血液病疑難的領域,拓展新的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成功率。自成立以來,已在國際、國內知名核心期刊發表多篇專業學術論文,其中2篇SCI文章,累計影響因子18分,中華血液學雜志3篇,臨床血液學雜志2篇。研究領域涵蓋了血液病患者真菌和細菌感染的防治策略、抗胸腺細胞球蛋白誘導殺傷白血病的機制研究、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供受者嵌合狀態檢測、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T細胞淋巴瘤、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HLA供者特異性抗體(DSA)強陽性血液病患者等多個方向。
團隊寄語
高博上海閘新/力泉醫院的骨干醫護成員均來自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他們懷揣同一個理想與愿景,離開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地方,相繼跟隨王椿教授,作為創業者加入了這個新集體。他們的這份勇氣來源于,一致看重了醫院堅持“以患者需求至上”的決心,這正好契合了他們共同的心愿——做一名專注于治病救人的臨床醫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無數個日夜他們始終奮斗在臨床一線,與患者及家屬并肩作戰!
“在移植前,我們會對患者的疾病狀態、體能狀態、臟器功能、心理狀態、合并癥等多方面進行一個綜合評估。然后,在設計預處理方案時,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個性化的設計,選用最合適的藥物、最合適的劑量,把患者的移植風險降到最低。盡管再難,我們也要有堅定的信念,相信醫生,相信醫學,一定能夠走出陰霾,重獲新生。”
——高博醫學(血液?。┥虾Q芯恐行模ㄉ虾il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醫療總監朱駿
“血液病患者的康復之路艱難又漫長, 一句'勇敢面對,積極治療'的背后是患者和家屬的咬牙堅持和度日如年。生命如此無常,你們都是勇敢的戰士!我們會一直在你們的身旁,一路陪伴。愿熱愛生活的你們,能穿越命運的漩渦,未來的路,溫暖順遂!”
——高博醫學(血液?。┥虾Q芯恐行模ㄉ虾il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移植中心主任趙初嫻
生老病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永恒的話題,希望每一個患者都能堅強地配合醫生,度過最困難的時期,獲得新生。移植的道路很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為了獲得新生要加油。
——高博醫學(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上海閘新醫院/上海力泉醫院)移植醫生劉慧霞
2019年我加入了高博上海閘新醫院,與科室和醫院共成長,點滴過往,皆為饋贈!在歷練中成長,發展中壯大。我們未必光芒萬丈,但終始溫暖有光。醫心向陽,不懼風雨,砥礪前行!我們不僅僅是醫生,更是患者的支持者和戰友,共同打敗病魔、治愈疾病,重拾自信和幸福!
——高博上海閘新醫院五病區醫生陳鴻林
因為信任,所以全力以赴;因為擔當,所以恪盡職守!跟著閘新成長的3年,完成了從學校到醫院、從書本到臨床的轉換。3年間,遇到疑難危重病例時的棘手,患者診斷治療上的困惑,都有專業負責的老師們解答指導,這些經驗對于一個青年醫生的臨床積累至關重要。治病救人是使命也是初心,將繼續在學習與實踐中精進醫術,救治更多患者!
——高博上海閘新醫院四病區醫生施雁詞
最后一道防線
自2020年1月立院至今,我中心始終秉承“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不斷加速推動臨床診療和技術創新的全面布局,并以血液病患者未被滿足的診療需求為出發點,聚焦突破血液病的難點,勇闖醫學“禁區”,切實承擔“上海血液病最后一道防線”的重任。
一如王椿教授所說:“過去得了血癌,是不治之癥,現在我們有辦法可以使它治愈,雖然達不到百分之百的治愈率,但可以這樣說,血液腫瘤已經不再是不可治愈的絕癥了。我們高博上海閘新醫院/力泉醫院是血液病治療的最后防線,即使在別的醫院醫生告訴你已經沒法治愈了,希望大家到我們醫院來看一看,可能我們還有辦法幫你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