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后第2年,50歲的劉女士重新拾起她“周游世界”的夢想,計劃并踐行著一次次旅行,由近及遠,用腳步丈量著大地,以瀟灑恣意的態度抒寫人生的新篇章。3年前,熱愛運動健身,一直以健康自詡的劉女士意外確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增殖性腫瘤(MDS/MPN)。她坦然直面死神卻并不躺平,努力是她人生的關鍵詞,在幸運地遇到高博上海閘新醫院的專業醫護團隊后,共克荊棘,迎來新生!疾病雖然是命運如影如隨的一部分,但無法成為禁錮她追夢的“牢籠”!劉女士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能夠給患友們撥云見日的力量,收獲勇敢前行的勇氣。
患友簡介
劉女士,50歲,陜西西安人,遷徙多個城市,居滬十六年
確診MDS/MPN近3年
異基因移植后2年
-2021年4月因突發腹痛確診為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后查血常規異常,至血液科檢查確診MDS/MPN ;
-兩個月后至高博上海閘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并結合其身體情況后,醫療團隊為其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并于當年12月進行親緣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目前異基因移植后2年,原發病完全緩解,回歸正常生活。
確診
堅持運動健身、跑過2次馬拉松竟然會得血液???
一直以來,我的身體很好,沒生過大病,除了生孩子,沒有住院經歷(除了切除闌尾后的三天)。感謝父親的嚴格,從少年時期就形成的多項運動習慣,使堅持健身成為平常生活的必備項,跑過兩次馬拉松,體脂率保持在21-22左右,在同齡人中可以稱為運動型體格。
急性闌尾炎切除手術后,白細胞指標居高不下,外科醫生提醒我去血液科檢查,這才確診了MDS/MPN。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疾病名稱時,腦海中冒出的竟是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電視劇《血疑》,山口百惠,多么美麗,我就要死了嗎?死亡這么意外地擺在我面前了,難以置信。不是白血病嗎?多么陌生的名詞啊。這是為什么?我不是一直很健康嗎?后來,進一步被告知中位數僅有五年的生存期!內心五味陳雜,霹靂般地震驚,巨潮涌來悲傷,迅速回憶復盤。
當時的我,凝望著自己的身體,簡直無法相信白紙黑字的報告單,除了那該死的高達25的白細胞數字,我沒有任何癥狀!
理性的選擇
選擇王椿院長,是因為他的實力
我馬上開始大量閱讀醫學文獻和專業書籍,陌生的詞匯鋪天蓋地。
先生陪著我,像大多數患友一樣,踏上了遍尋名醫的旅程。上海、北京、天津,通過各種渠道去問診、復查、咨詢,等我把所有醫生給我的治療方案和理念了解清楚后,我驗證了兩個寶貴的信息:1. 高博上海閘新醫院的王椿院長是MDS/MF細分領域中移植治療成功案例最多的專家大拿,無人比肩;2. 這種疾病屬于罕見病,在國內移植案例遠低于常見的白血病、淋巴瘤等臨床實案。
我來到王院長面前,他面帶親切地笑容說:“我理解你,你感覺不到自己的癥狀,狀態不錯,化療不適合現在的你,我們有辦法?!彼淖孕拧远ù騽恿宋?,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拒絕傳統化療。醫生們和我都非常明確,沒有特別有效的化療藥物,經歷痛苦卻只是有可能短暫緩解,根本談不上根治,治愈必須移植。可貴的正是,王院長及團隊,秉承最先進的醫學理念,回歸人文關懷,又以開放的科學精神(這一點在后面的經歷中更有體會),為我制定了維持治療方案,并告訴我會根據我疾病的變化調整治療策略。
半年后,我的疾病進展迅速,計劃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此之前,關于疾病的信息,專業名詞、數字、案例等,以文字形式打印在我意識中,我以為我已經完全做好了心理準備——坦然地面對不遠處的死神,是的!
移植前,我反悔了!
恐懼如潮汐將我吞沒
可能所有醫學詞匯都是冷靜的、客觀的、名詞性的。當這些名詞以活生生的動詞形態落入我的視線時,我才看清它們的真實面貌。
移植前,我因貧血嚴重在普通病房輸血治療,第一次接觸到其他血液病住院患者。他們移植后的身體狀態讓我震驚,有的皮膚黝黑如黑人,有的骨瘦如柴只見骨,有的人被并發癥折磨得身心俱痛,表情難言、呻吟不止。悉達多王子走出富麗堂皇的王宮,才被生老病死的人間畫面震撼,那是心靈的全然醒悟(黑塞的《悉達多》),我的心在顫抖!恐懼終于洶涌奔來。
恐懼未來,恐懼一直疼痛難忍,恐懼一直沒有尊嚴地活著,恐懼一直躺在那張90cm寬的床上、與其它疼痛心靈相伴,恐懼一直依賴和拖累我的親人。我是悲觀現實主義者,樂觀無法改變現實,意志力和情感抵不過時空的消磨。恐懼漫延,移植的時間雖已確定,但是我反悔了,在輸完血我就“逃了”。
決定移植
恐懼的潮汐退去,我堅定地向移植倉走去
在等待中,我冷靜下來,發現了自己的認知偏差。在醫院我只見到幾位出現的中/重度并發癥移植患者,恐懼就完全戰勝了理性,忘記了另外大部分像我一樣治愈、且回歸社會的患者。
冷靜后,重拾理性。我查閱了大量移植相關的文獻和數據,經過數據分析和公式計算,我發現對于我來說,做移植的“勝率”遠遠高于“賠率”。我父親在我小時候總說:做最壞的準備,做最好的努力。
最壞的情況有兩個:一是走不出移植倉,但我不畏懼死亡;二是出現嚴重并發癥影響我的生命質量,然而這個概率相對較低。羅列出最壞的情況后,我理性和坦然地接受了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更何況我的身體狀態很好,有強壯的體魄來面對移植及移植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應該積極地去爭取治愈的可能。
綜合考慮后,我認為這樣高勝率,較低賠率的局面,符合我的投資風格和風險偏好!
最后,我設計了一個問卷調查表發布在朋友圈:如果您是患者,會選擇移植嗎?幾百位朋友認真完成了表格并給出建議。人生百態、思想各異, 但毫無例外,每個人都安慰了我,這種關懷的善意像救生艇,像雨后的陽光,像平靜的下午……
恐懼的潮汐退去了。我邁出這一步,回頭望了望,死神仍靜靜地站在那里,轉身朝移植倉走去。
自律vs不自律
十顆板栗引發的“悲劇”
自律是我努力的利器。在移植過程中,“自律”和“不自律”引發的兩鐘截然不同的經歷令我印象深刻。
為了預防口腔潰瘍,我嚴格按照移植倉的標準進行漱口,護士們都說我是倉里漱口做得最嚴格、最標準的患者。因為自律,我的口腔潰瘍發地較晚,而且恢復地很快。
然而,我也嘗到了不自律帶來的惡果。在移植后期,我胃口變好了,寡淡無味的東西吃了太久,想吃烤板栗,一口氣吃了10多個板栗!這些板栗折騰了我4、5天,24小時都在肚子痛!板栗難消化,更何況我還在倉里,應該是吃干凈、易消化的食物才對。
因此,我想對患友們說:“無論你多么自律,在移植過程中一些并發癥和副作用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自律仍然非常重要!嚴格遵循醫囑,對于疾病治療有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自律,可以讓你少吃些苦頭、恢復地更快。”
運動
移植后6-7個月恢復元氣
身體是神奇的自我,只要你讓他動起來。
倉里,哪怕虛弱站不穩要扶著床圍欄,哪怕頭暈目眩惡心難受,在移植后期只要有可能我就站在床邊,伸不開手腳,就湊合著八段錦。
出倉,我雖然坐輪椅出來,但是我一出倉門,就從輪椅上起來,手舞足蹈跳了段舞,我想告訴我的家人們:我很好!
普通住院區,2周左右,我每天堅持上下午在繞著病區走路,每次30-50分鐘。慢慢地,看到有些患友也加入了散步的隊伍!
回家后,我仍然堅持運動。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每天會做些床上拉伸、八段錦、堅持散步等等。大概移植后6-7個月就恢復了基本的元氣,沒有那種虛弱的感受了。
現在,我開始學習武當太極內家養生功,不同于陳式楊式,以站樁打坐等養生和強健身體,通過精、神、氣(多種呼吸策略和意念集中)合一的訓練,疏通經絡,內養五臟。
朋友們,不要總躺著,起來活動活動。
特別鳴謝
千言萬語,唯有感謝
感謝這些日子里陪伴我的移植醫生和護士們、經驗豐富的護工們,以及半夜被我的鈴聲催促從三四樓趕來的醫生們。及時的治療和處理,順利地將危險遏制在未萌芽。
在倉里,移植中的預處理是大劑量的放化療,異基因干細胞移植必然帶來排異,無法避免的疼痛終究還是來了。我記得有一天我突然出現的全身寒冷,倉里蓋棉被仍凍得發抖。感謝劉慧霞醫生用中藥、外敷藥包、針灸等中醫治療手段減輕了我的痛苦。
夢想和目標
周游世界
無論是年少還是現在,我的理想一直是周游世界。身體逐漸恢復后,我從最開始1-3天的短途旅行到1-2周的長途旅行,由近及遠,將來還要去看看地球的其它地方,偶遇旅途中有趣的靈魂。
疾病就算是命運如影如隨的一部分,也無法成為禁錮我們的“牢籠”!戰勝病魔,我們依然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錯過生命中所有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