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統計表明,中國淋巴瘤的發病率約為5.94/10萬,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
12月19日,由高博醫療集團攜手淋巴瘤之家聯合舉辦的首屆淋巴瘤醫患交流會在高博(上海)醫療集團(閘新院區)溫情開幕。會上,高博(上海)血液病診療中心學術帶頭人/醫療院長王椿教授、高博(上海)醫療集團(閘新院區)血液病診療中心主任/醫療總監朱駿兩位專家,以“淋巴瘤,如何選擇治療方案”為主題,針對當下困擾淋巴瘤患者的難治和復發問題給予了專業解讀和指導意見。
“淋巴瘤那些事兒”:
正確認知是基礎
高博(上海)醫療集團(閘新院區)血液病診療中心主任/醫療總監朱駿主任在淋巴瘤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于非霍奇金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等運用自體、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有著獨特的見解,他以《淋巴瘤那些事兒》為題,為患者們解讀淋巴瘤治療從病因、癥狀、診斷、治療、康復的方方面面。
目前臨床共有近百種淋巴瘤亞型,其中,66.31%是B細胞淋巴瘤,21.38%是T/NK細胞淋巴瘤,這兩類被稱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霍奇金淋巴瘤”則占到約8.54%。
作為一種異質性疾病,淋巴瘤患者臨床表現多樣,患病前期癥狀并不明顯,極易被忽視。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盜汗、體重下降、無痛性淋巴結腫大,都應該引起重視,去醫院排除病因。淋巴瘤患者還可出現結外病變,即淋巴結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細胞發生了病變。某些患者因為腹痛、納差和消化道出血征象或者頑固性鼻塞、惡臭和鼻衄等前往醫院就醫,在消化科、耳鼻喉科兜兜轉轉,最終才發現是淋巴瘤,可能已經貽誤了治療時機。結外淋巴瘤幾乎全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3-1/2。
朱駿主任帶來主題分享《淋巴瘤那些事兒》
因此,對于淋巴瘤患者而言,正確認知和規范治療尤為關鍵。出現了淋巴瘤疑似癥狀,可前往血液科、腫瘤科或淋巴瘤專科就診,依據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輔以影像檢查等手段進行診斷,確診后進行足療程的規范治療。
目前,早期霍奇金淋巴瘤采用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治愈率高達9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異質性,由屬于不同病理類型和惡性程度的疾病組成,不同類型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差異較大,預后也完全不同。對于部分復發難治型患者,仍然可以選擇二線治療方案如造血干細胞移植、參與CAR-T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等。
除此之外,朱主任也對化療期間的正確治療護理、出院后的管理和隨訪給出了專業建議。精準診斷、規范治療,就能帶來治愈希望。朱主任以之前成功治愈的淋巴瘤案例,告訴在場所有的患者和家屬,“其實淋巴瘤并沒有那么可怕,配合醫生完成充足療程的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徹底鏟除疾病的殘留,才有治愈希望。”
“該不該移植,如何移植?”:
精準方案是關鍵
雖然近年來單克隆抗體、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新藥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療效和長期生存,但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惡性淋巴瘤整體治療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為了消除患者的疑問和擔心,高博(上海)血液病診療中心學術帶頭人/醫療院長王椿教授向在場的患者及家屬展開了《淋巴瘤,該不該移植》的主題分享。王教授深耕血液病診療領域30余年,在淋巴瘤的診治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對于難治/復發性淋巴瘤具有豐富的經驗。
王椿教授帶來主題分享《淋巴瘤,該不該移植》
王教授表示,難治/復發淋巴瘤患者往往前期已經接受過多個經典方案、多個療程的治療,即使選用二線或三線化療方案,腫塊仍然縮小不明顯或者縮小后又迅速長大。另有少數患者存在原發性耐藥,對常規的誘導化療不敏感。并且患者大多存在感染等并發癥,治療難度大。如何為他們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一門藝術。
對于這類患者,是選擇嘗試新的組合方案的化療、自體或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還是選擇細胞免疫治療,抑或是多種治療手段的聯合應用,都要結合每個患者自身的病情來考量,需要“個體化、精細化”。
在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為代表的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手段中,高劑量的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HDC/ASCT)具有重要作用。且多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已確定HDC/ASCT作為侵襲性NHL解救治療的地位。
王教授進一步強調,造血干細胞移植方案,也需要根據患者本身所具備的條件和疾病相關因素精準選擇。他分享了兩個非霍奇金淋巴瘤移植病例,為大家解讀如何從患者年齡、體能狀態、合并癥以及是否存在合適的供者等方面進行個性化治療方案設計,包括選擇何種移植方案、如何處理并發癥等等。類似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情選擇擅長該疾病的醫生,這樣可以少走彎路盡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更需要信任醫生,積極配合。只有患者不放棄自己,有足夠的信心,成功的幾率才越大。” 王教授說道。
“淋巴瘤是最有可能治愈腫瘤之一!”樹立信心積極抗癌
兩位教授通過專業的技術和成功的案例,為在場的患者樹立了治療的信心。到場的患者們也抓住這個難得的交流機會,向兩位專家拋來了許多專業的問題,并一一得到了解答。
而此次淋巴瘤醫患溝通會也邀請到了淋巴瘤之家的娟娟作為“康復患者說”的主持人,她至今已康復7年,在活動現場她報告了淋巴瘤患者十分關心的生存數據,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在場所有人,勇敢地對抗病魔,終有一天會迎來治愈的曙光。
非霍奇淋巴瘤(濾泡轉彌漫大B)康復患者帶來分享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康復患者帶來分享
此外,兩位康復患者也來到了現場,分享了他們積極抗癌、重獲新生的心路歷程。他們分別是非霍奇淋巴瘤(濾泡轉彌漫大B)康復患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緩解后7年、髓外新增病灶確診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康復患者。從上海市第1人民醫院到高博(上海)醫療集團(閘新院區),他們一直追隨著王椿教授和他的團隊。
轉眼間,本屆淋巴瘤醫患溝通會進入了尾聲,但是在現場的患者和家屬的心中,希望和成功的種子正在悄悄地萌芽。而王椿教授和他的團隊,及背后的高博醫療集團,都將會全心全意為淋巴瘤患者服務,為患者制訂和實施專業的治療方案,幫助每一位患者戰勝病魔。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慕名來到這里。
此次活動成功舉辦,現場到場40余名患者及家屬,線上獲得近600人在線觀看,特別鳴謝淋巴瘤之家為淋巴瘤患者們搭建的平臺,也感謝娟娟和2位康復患者的真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