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椿
高博醫學(血液病)上海研究中心 醫療院長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淋巴瘤的發病率持續升高。雖然單克隆抗體、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等新藥的應用顯著提高了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療效和長期生存,但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特別是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SCT)在惡性淋巴瘤整體治療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椿教授指出,目前淋巴瘤的治療方案包括常規化療、聯合單克隆抗體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60%~65%的患者經R-CHOP方案化療后可以得到臨床治愈,但仍有超過30%的患者治療無效或最終出現疾病復發。
難治/復發淋巴瘤患者往往前期已經接受過多個經典方案、多個療程的治療,即使選用二線或三線化療方案,腫塊仍然縮小不明顯或者縮小后又迅速長大。另有少數患者存在原發性耐藥,對常規的誘導化療不敏感。并且患者大多存在感染等并發癥,治療難度大。如何為他們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一門藝術。
對于這類患者,是選擇嘗試新的組合方案的化療、自體或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還是選擇細胞免疫治療,抑或是多種治療手段的聯合應用,都要結合每個患者自身的病情來考量,需要“個體化、精細化”。
王教授通過分享兩個典型病例講解了造血干細胞移植在淋巴瘤中的應用。
王椿教授近期直播回看
病例分析一
患者,男性,47歲,2007年8月身體多處發現腫大淋巴結(雙側頜下、頸部、頜下、左鎖骨上、右氣食溝、縱、雙側腋下);脾臟多發占位,肝門部、脾門處、胰周及腹膜多個腫大淋巴結;淋巴結活檢確診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接受了10次化療方案(RCHOP/CHOP/MINE/ESHAP)。
2008年7月出現反復腰背部疼痛,腰椎CT見腰4椎體病理性骨折可能,腰3/4、腰4/5椎間盤膨隆。綜合各項檢查考慮骨轉移,給予雙磷酸鹽治療,腰椎+后腹膜淋巴結放療。2008年11月給予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恩度)+健擇+奧沙利鉑+Pred 方案治療。但該例患者使用多個化療方案治療效果都不好,在治療過程中病情還在進展,出現新的病灶。
針對該例難治的患者,王教授團隊進行了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把正常造血干細胞采出來冷凍保存,同時患者接受化療減低腫瘤負荷,然后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移植后,結合局部放療和美羅華維持治療。患者治療效果滿意,淋巴瘤至今仍為緩解狀態。
病例分析二
第二例患者,男性,44歲,2008年8月因“右上臂疼痛不適”入住當地醫院,影像學檢查提示右肱骨上段占位,予行右肱骨上段腫瘤切除術+右關節假體置換術,術后病理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2009年1月發現右側鼻梁皮下腫塊,行CT檢查示右側上頜竇占位。行右側皮下腫塊穿刺細胞學檢查,見惡性腫瘤細胞,傾向非霍奇金淋巴瘤。移植前接受了6個療程化療以及19次放療,但病情仍在進展,出現新的腰椎病灶。
王椿教授指出,從該例患者可以看出,淋巴瘤是一個全身性疾病,所以治療一定是全身性治療,所以患者同樣接受了高劑量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治療后疾病達到緩解。
小結
王椿教授指出,針對復發難治的淋巴瘤患者,治療往往比較困難,即使選用二線或三線化療方案,腫塊仍然縮小不明顯或者縮小后又迅速長大。另有少數患者存在原發性耐藥,對常規的誘導化療不敏感。這些患者的生存期短、預后差,是當前淋巴瘤治療的難題。
那怎樣克服耐藥呢?王椿教授指出,一換新藥,使用無交叉耐藥的新藥組成聯合化療方案;第二,使用新的靶向治療藥物或生物治療,比如細胞免疫治療;第三,在自體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支持下進行超大劑量化療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王椿教授在分享自己的治療經驗時總結道,在以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為代表的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手段中,高劑量的化療聯合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HDC/ASCT)具有重要作用,多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已確定HDC/ASCT作為侵襲性NHL解救治療的地位。